你还记得第一次用电脑的兴奋感吗?对于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学校机房里那一台台已经老化的台式电脑却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Win98 里的画图、扫雷、蜘蛛纸牌都能偷偷玩儿好久,甚至连鼠标里的轨迹球也总成为一些同学的玩具。
早期计算机命令行界面依靠键盘输入指令操作成本极高,后来出现的图形界面和鼠标才让电脑逐渐大众化,其实在第一台配备了鼠标的可视化操作电脑 Alto 问世之前,1964 年就已经诞生了鼠标的原型。四十多年来鼠标已经成为了人机交互的主要方式,然而和「鼠标之父」 Douglas Engelbart 完成如此天才创造的 William English 已经在前些天辞世。
在惋惜之余,极客之选也希望通过另一种方式来纪念两位科学家。自原型鼠标诞生以来,鼠标的外观可谓是百花齐放,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那些年造型各异的鼠标们。
在苹果和微软两家的图形化操作界面系统还未普及之前,咱们熟悉的外设厂商罗技已经在 1982 年推出了自家首款鼠标,圆滚滚的外形还看不出来和鼠标有什么联系。
之后罗技继续在鼠标外形的探索上策马奔腾,推出了一系列「这竟然是鼠标?」的产品。
熟悉罗技的朋友肯定对轨迹球并不陌生,其实早在 1989 年第一款 TrackMan 轨迹球就已经问世。鼠标左侧有一个拇指操作的轨迹球,右侧有三个按键,据说这款鼠标的定位能力和精确度都要比同期产品强上不少。
下面这个看起来像电话的设备依然还是鼠标,不过这是罗技专为 CAD/CAM/CAE 等三维应用程序开发的第一只鼠标,多个按键和旋钮能够让专业人士工作更加便捷。
1999 年出现了一款风靡全球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 Doom,罗技专门为这类 FPS 游戏制作了全球第一款具有触觉反馈功能的鼠标。它能够提供六个自由度的操作,俯仰、偏航和侧倾动作都不在话下。
相信要没有罗技的 LOGO,你肯定不会把这块形似橡皮的物体和鼠标联系在一起。罗技 Cube 鼠标尺寸仅为 55×29×17mm,重量也只有 25g。鼠标左右键纵向排列在狭小的面积里,上下划动就可以实现滚动操作。拿起鼠标之后激光传感器会自动关闭,Cube 还能变身成为一个 PPT 翻页器,真的是很努力在发光发热了。
除了罗技之外,其他厂商在鼠标外形上的创作也脑洞大开。
在一个产品上叠加另一个并不相关的产品是很多厂商自以为的「创新」,比如这台鼠标同时还是个电话,键盘屏幕扬声器啥也不缺。
喜欢把产品「1+1」的还有在手写板领域盛极一时的汉王,他们甚至把鼠标上都放了一块手写板。起初我不太明白一个「科技产品」为什么要叫「硕鼠」,后来才发现是「砚鼠」,同样看错的朋友咱们评论见。
光标成精啦!这个看起来像是虚拟光标的产品,可是实打实的鼠标,只不过给人手感堪忧的感觉。
如果你觉得上面罗技 Cube 的噱头大于实际意义,那这款为 iPad 设计的指尖鼠标或许更实用一点。独特的笔状握感让用户不触及触摸屏也能轻松滑动和缩放,不过这个大小总让人觉得进了小人国一样……
当我们小时候玩着啪啪圈的时候,谁能想到能有人会想着把这做成鼠标呢,虽然只是概念产品,但也很让人期待了。
看完以上奇形怪状的鼠标,大家能发现它们还是依赖 Douglas Engelbart 和 William English 的鼠标原型进行创造。不过在鼠标之外,近几年也有不少厂商在探索更多的交互方式。
前几年一个团队推出了 Nuimo,这个小小的设备外框可以旋转,面板则可以点击或者滑动,针织还能凌空控制,通过这些操作,它能干的事儿可比鼠标多多了。不过从官网可以看出他们现在更多专注在智能家居领域,实在让人惋惜。
还有动作追踪手套 Gest 也被推到大众面前。他们宣传用户戴上 Gest 后只用手就能在 Photoshop 里添加图层以及使用画笔,甚至能够取代键盘让用户能够随时随地打字。然而,你们也猜到我要说什么了,他们官网显示仅剩三名员工,这款产品落地时间也遥遥无期了。
Thalmic Labs 推出了手势控制臂带 Myo,它通过测量手臂动作和肌肉电流变化来输出指令控制电子设备。在设想中除了滑动、打开等预设手势外,用户还可以自定义手势。然而没多久这个团队就转向智能眼镜领域了,不过在去年有一家初创公司买下了这项专利尝试制作腕戴式智能设备。
Douglas Engelbart 和 William English 发明的鼠标已经深深影响了我们几十年,在可以预见的之后几十年内,鼠标也仍将会是人机交互的主要方式。然而一批又一批的初创公司依旧探索更多交互方式,前些天苹果也申请了可穿戴电子指环专利。我们感恩两位科学家带来的变革,但我们也更期待新的交互方式取代鼠标的那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