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乡村垃圾分类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环境保护大势所趋。与城市相比,乡村垃圾分类面临地广人稀、垃圾分散的特点,应按照入乡随俗原则,结合乡村实际,考虑乡村特点,实施更接地气的垃圾分类方法。
垃圾分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时尚。如今,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只要有垃圾,就得普及垃圾分类理念,倡导垃圾分类绿色行动。但是,相较于基础设施完善、试点经验丰富的城市社区,广袤乡村的环卫设施十分薄弱,更需要把垃圾分类这项利国利民利后人的工作长久地坚持下去,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与城市相比,乡村空间广袤,在垃圾处理上似乎更容易、更便捷。走在乡间地头粗略一望,绿色青山、风景怡人。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草丛中、村路边等“人烟稀少”之地,垃圾并不少见。这些“躲起来”的垃圾不仅极具隐蔽性,也具有更大的破坏性,特别是薄膜等一些不易分解的垃圾常年埋藏于地下,必定会对田地土壤造成伤害,影响生态环境,从而影响舌尖上的安全。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乡间地头应是重要阵地。只有把乡村垃圾问题处理好,才能真正留住青山绿水,留住乡情乡愁。
与城市相比,乡村垃圾分类面临地广人稀、垃圾分散的特点,应按照入乡随俗原则,结合乡村实际,考虑乡村特点,实施更接地气的垃圾分类方法。比如,将农村垃圾分为“可腐”和“不可腐”,把易腐烂的垃圾做无害化处理后直接沤肥,就地处理,这样既简便又易行;不可腐烂的垃圾通过保洁员二次分类,确保源头分类质量后交由专人专车拉走。这样既容易被农民理解,又减轻了垃圾分类及运输工作量。针对可回收垃圾,可推广一些乡村的成功经验,创办“垃圾兑换银行”,引导村民将塑料纸、瓶类、烟头、旧电池、旧衣服等废弃物送到村兑换点兑换积分,积分存入农户的环保存折,凭积分可到各村及集镇指定商店兑换生活用品及兑换邮寄快递、理发、换取煤气等便民服务,变废为宝,形成正向激励。
搞好乡村垃圾分类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环境保护大势所趋。乡村的“慢生活”“阔空间”和“熟人社会”,让村民有时间、有条件去实施垃圾分类,既可以变废为宝、减轻垃圾处理的体量,还能建设美丽乡村、提高农村颜值。要顺应广大农民建设干净整洁乡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由政府和农民一起发力,切实重视乡村垃圾分类工作,树立正确的垃圾分类理念,做到垃圾分类无死角、无盲区、无空白,使乡村“颜值”越来越高、农民生活越过越舒坦,让文明城市与美丽乡村相得益彰、共同发展。(文/周荣光)
关键词: 垃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