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振兴东北,国家再出重磅政策!6月6日,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推动东北振兴工作。振兴东北提出已有15年的时间,眼下,东北经济发展如何,还有哪些问题,此次会议将从哪些方面入手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此次会议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提出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措施,如率先开展营商环境试评价、设立东北振兴专项转移支付、区域间产业转移税收分享机制等。同时,对东北地区“留人难”等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也给予高度关注。
东北已进入“转型关键期”
在国家发展大局中,东北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东北的经济和民生也一直备受全国上下的关注。当前,东北振兴进入了哪个阶段,取得了哪些实实在在的成果?
记者注意到,此次会议评价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东北振兴工作,特别是实施全面振兴东北地区各项政策以来,各方共同努力,新一轮东北振兴取得积极进展。”
从近一段时间披露的一些数据看,东北地区在经济上已取得进步、营商环境也有了深层次的改善。
年初发布的数据显示,根据初步核算,2018年辽宁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5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7%,同比增速超过了2017年的4.2%。而在黑龙江,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黑龙江市场主体达226.9万户,增长7.6%,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约10个百分点。
不过,振兴东北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此次会议也着重指出,当前是东北经济转型关键期,也是矛盾凸显期。要充分认识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在国家战略大局中的重要意义。
将率先开展营商环境试评价
长期以来,有效投资不足一直困扰着东北经济的发展。而这其中,营商环境也是必须重视的一个方面。如何能够彻底改善东北地区的营商环境,让大量有效投资在东北落地生根?
记者注意到,此次会议对这一重点难点问题提出了具体举措。全面振兴东北要靠改革开放。要切实转变观念,加大力度刀刃向内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经验,努力在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上走在前列,国家将在东北地区率先开展营商环境试评价。各部门要在简政放权上给予东北更大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提到的“率先开展营商环境试评价”,或将成为量化评估并改善东北地区营商环境的关键动作。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和林曾分析称:“营商环境究竟如何,改善了多少,要有具体的指标来进行量化。有了营商环境的评价结果,政府也能做到心中有数,能够根据不同指标所体现出的具体不足进行有的放矢的改善。”
在改善东北地区营商环境“顶层设计”提出的同时,地方政府已经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行动。2019年1月18日,黑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条例明确,将重点清理整治“新官不理旧账”、不作为、乱作为、懒政怠政等问题,彰显了黑龙江重塑营商环境的信心和决心。
当然,有力的财政“托底”也是必需动作。会议明确:国家将设立东北振兴专项转移支付给予倾斜支持。同时,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国家将推动建立区域间产业转移税收分享机制,不断增强经济内生动力。
解决就业是东北“留人”的根本
“2018年末全(哈尔滨)市户籍总人口951.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5万人。”前不久,哈尔滨市发布的一则人口统计信息,让“东北人口减少”这个话题再一次浮出水面。为什么像哈尔滨这样基础设施完善、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也留不住人口、留不住人才?如何才能促进东北人才的“回流”?
记者注意到,在此次会议上,就用了很大的篇幅来部署东北如何“留人”的问题。会议特别指出,解决就业是“留人”的根本。会议强调,要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做好援企稳岗、转岗安置等工作,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双创”,把就业平台打造得更宽更扎实,确保就业大局稳定,着力提升当地就业率。
要想东北留住人才,还需要完善激励机制。会议强调,要创造拴心留人条件,完善激励制度,以待遇留人;强化服务保障,以感情留人;营造公平公正环境,以环境留人;打造干事创业平台,以事业留人,让各类人才安心安身安业、投身东北振兴。
人才干事创业,还需要织密社保“安全网”,确保他们无后顾之忧。会议对此部署,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能力,保证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继续做好医疗、棚改等方面的基本民生保障工作。
每经记者:李可愚 每经编辑:陈 星
每日经济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