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 >

共享经济,有韧性才能可持续

时间:2019-07-12 09:26:5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当街上的共享单车数量减少、坏车增多,当寒夜里打车平台上显示排队人数达到几百时,很多人开始怀念那段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摆满城市街道、打车平台费用比出租车费还便宜的美好时光。

当押金监管使用成难题、乘客安全事件频发,有人预测,以共享出行为代表的共享经济要“凋谢”了。果真如此吗?其实不应这样悲观,就像共享经济出现时不应充满感性的狂欢一样。

客观看,共享经济的兴起不是一时风潮,而是信息技术革新和公众消费理念升级更新的产物。在共享经济起源地美国,“共享”领域还在不断扩大。在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时间虽不长,但伴随“互联网+”的快速推进,其在创新应用、服务深化、制度整合探索等方面发展迅速。随着5G、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新技术不断应用,再加上相关平台在精细化运营管理方面逐渐找到清晰方向,相信共享经济会走出暂时困境,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不过,理性分析共享经济的兴起、扩张、调整过程,其带来的教训也值得深思。

一是对新经济的社会评价问题。作为一种新经济模式,共享经济在短短几年时间里经历了闪亮登场、交口称赞、黯然失色等“过山车”式的遭遇。“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盛时赞之以现代化新发明,衰时毁之以制造“钢铁坟场”、挤占社会资源。当“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楼塌了”的围观多了,“扶上马、送一程”的引导、“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劝勉自然就少了。

共享经济诞生于大洋彼岸,但成长壮大于中国。对于这样的创新尝试,我们应该特别关照,呵护其健康成长,该浇水时浇水,该剪枝时剪枝,在全社会夯实提倡创新创业的沃土,营造包容创新创业的氛围。要创造一种理性、健康、积极的社会评价模式,构建一系列各方广泛参与的系统性的信用机制,以促进各种新经济模式得以萌芽、度过阵痛、趋于成熟。

二是创新和监管的协调问题。一切创新活动,尤其是与互联网相关的创新尝试,其创新发展总是领先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容易导致“一放就乱、一管就死”局面的出现。

创新无止境,应该遵循市场规律,给企业试错机会,这毋庸置疑。不过,对于创新实践,相关监管工作也应及时跟进、积极探索,实现监管方式、体制机制创新的同频共振。现在回过头来看,至少对于共享经济,相关监管创新还有很大成长空间。比如,在涉及共享经济方向性、总体性的把控上,监管手段可以更有弹性;但在涉及乘客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信息安全等底线性、原则性问题上,监管部门应毫不妥协,划出红线,一旦有人触碰则严格执法。

三是培育新经济模式的韧性。很多新经济都是从无到有,在市场竞争中容易处于弱势地位,应该优待、呵护。但呵护不等于溺爱。养在温室里的花朵往往难耐自然的风吹雨打。对待共享经济也是一样,资本蜂拥而至、舆论过于吹捧,导致共享经济在技术创新、运营管理尚未完全成熟时就开始盲目扩张,导致最终黯然出局。

要培养共享经济的韧性,就要在这些导致其先天不足的地方下功夫。一方面是技术。不断出现的新技术能够驱动共享经济完善模式、弥补问题,并带来新的应用场景和可能性。另一方面是运营。盈利模式是共享经济必须探索的问题,因为这是其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比如在增强服务便利性、用户黏性等方面,各平台要做的功课还很多。

放眼今日之中国,创新发展的热潮方兴未艾,风险挑战也相伴而至。在中国经济接续换挡、科技变革迭代成长的大背景下,像共享经济这样的新经济模式必定还会不断出现,只有理性应对,方能让各种新经济长得出、有韧劲、能成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