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瓜果飘香,八桂大地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广西近年来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现代生态养殖方兴未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迅猛,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大石山区崛起牛羊产业链
近日,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举办的河池市首届农产品交易会现场,产自都安县的牛排、牛里脊、雪花牛肉等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都安县只用了3年时间,就从石头缝里谋划出牛羊产业。
地处喀斯特地貌山区的都安有着“石山王国”的称号,人均耕地少,传统产业发展限制条件多。长期以来,当地农民在石头缝里种玉米,每亩产值只有三五百元。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为彻底扭转贫困户普遍缺乏脱贫产业的现状,经过深入调查研究,都安县决定大力发展牛羊产业。
“这些牛一天能长两三斤肉,从5个月的幼牛到成品牛只需要10个月,每头牛利润4000元以上。”在都安县地苏镇鑫泽养殖场的育肥牛大棚内,负责人韦瑞仕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牛羊产业要发展壮大,必须解决饲料来源的问题。都安县全力推进“粮改饲”和养殖产业融合发展。“粮改饲”后,牧草一年可以收割三四次,亩产值达到2000元以上。目前,都安县“粮改饲”面积超过10万亩,全县“寿乡牛”发展到16万头。
“传统观念认为大石山区先天条件不足,难以发展产业,但是山区气候冬暖夏凉、雨水充沛,适合玉米和牧草生长,正好给发展牛羊集中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河池市副市长、都安县委书记陈继勇说。
由广西都安嘉豪实业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建设的西南冷链仓储物流中心,补齐了当地在屠宰、加工、冷链方面的短板。经过分割处理后的牛羊肉在这里直接包装,通过冷链运输到全国各地,提升了当地牛羊产业的附加值。
科学施策打造生态“蓝色粮仓”
在防城港市一些海域,一排排人工鱼礁格外显眼。这种人工鱼礁是高约5至6米的镂空长方体钢筋混凝土结构,放到海底后能使用50年左右。据科研人员长期对比分析,人工鱼礁的鱼类品种一般由非礁区的3至5种,增加至45种左右,人工鱼礁的海洋生物产量一般比非礁区提高10至100倍。
广西人工鱼礁建设始于1979年,是我国较早开展人工鱼礁建设的沿海省区。专家表示,海洋牧场依靠一整套系统化的渔业设施和管理体制,将各种海洋生物聚集在一起,如赶着成群的牛羊在广阔的草原上放牧一样。通过海洋牧场建设,有效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缓解捕捞强度过高和渔业资源利用过度的压力,推动海洋渔业结构调整。2012年以来,有关部门在防城港市白龙珍珠湾海洋牧场示范区投放鱼类1170万尾、对虾74210万尾、贝类1800万只、青蟹431万只。
截至目前,广西已建海洋牧场示范区3个,共投入资金1.4亿多元,涉及海域面积约1615.3公顷。此外,规划待建的海洋牧场2个,规划海域面积3550公顷。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海洋牧场科学化管理对促进广西北部湾海洋生物繁衍、推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广西海洋渔业实现增加值250亿元,比上年增长5%。
休闲农业产业逐渐壮大
走在广西桂平市南木镇洛连村,道路两旁的桂花树、紫荆花树长势喜人,一家家古朴雅致的农家乐带着花香迎面而来。
洛连村第一书记朱日强说,当地利用自有水域、竹子、花卉等生态资源,依托专业合作社建设,在“吃农家饭、住农家楼、品农耕文明”上做文章,大力发展生态休闲乡村旅游业。目前,全村已建成10多家农家乐,总投资5000多万元,集观光、民宿、采摘、垂钓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业初具规模,直接从业人员100多人。
记者看到,游客可以在农家乐参与各种农事活动,到地里摘水果、挖竹笋、放牛,到池里捕鱼、捉泥鳅,到田里插秧、掰玉米、种菜等。为让游客更好地感受乡土文化,洛连村还建设了农耕文化展馆。
“现代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成了洛连村脱贫致富的‘源头活水’,带动村民吃上‘生态饭’‘旅游饭’。”朱日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村里已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0多万元,各种产业收入5000多万元。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主任科员张大威说,依托独特自然资源优势,广西打造了一批高水平休闲农业示范区和精品乡村旅游线路,推动全域范围内的休闲农业产业提档升级。目前,广西已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2个、自治区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13个。2018年,全区休闲农业产业总收入超过280亿元。(新华社记者黄浩铭、何伟)
关键词: 八桂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