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愿意把库布其模式引荐回埃及,尤其是其中固定沙丘的技术。”在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上,埃及沙漠研究中心教授哈桑·穆罕默德·埃沙尔说。
内蒙古库布其沙漠,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七大沙漠,曾经风沙肆虐,“黄沙滚滚半天来,白天屋里点灯台。行人出门不见路,庄稼牧场沙里埋”。经过30年治理,如今已是沙峰绿谷交相辉映,治沙、扶贫、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农牧民通过市场化参与治沙事业,分享沙漠土地资产升值的收益,成为库布其治沙事业最广泛的参与者、最坚定的支持者和最大的受益者。
敖特更花是杭锦旗当地小有名气的一名女民兵联队队长,她自小在杭锦旗独贵塔拉镇长大。敖特更花小时候去外地求学,因为来自穷得叮当响的“沙窝窝”吃了很多苦。
1999年冬,杭锦旗第一条穿沙公路修成,浩瀚大漠劈沙成途给库布其人带来希望和光亮,注入极大的信心,沙漠可治!
敖特更花回到家乡,组建自己的民兵联队,带着24人的队伍,开始承接大大小小的项目,依靠种树,个人年收入达到15万元。她的足迹从内蒙古到新疆、西藏,带着自己的农机具和种植技术,她将库布其的经验传播给更多正遭受荒漠化侵袭的地区。
家住杭锦旗独贵塔拉镇杭锦淖尔村的杨凤祥说,家里的土地盐碱化严重,庄稼难以生长,养殖的牲畜无路销售,每年除了政府补贴外再无其他收入,被列为贫困户。
2018年3月27日,他参与了生态光伏项目。“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杨凤祥种玉米、植甘草、喂家禽、养山羊,一年的纯利润能有10万元,明年扩大规模以后还能翻一番。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署前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说,库布其模式给当地带来了太阳能发电、提高了植被覆盖率、促进了生态旅游,使人们意识到荒漠化是一个机会,而不是问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库布其用30年时间写就绿富同兴的故事,在沙峰绿谷之间浇筑生态文明建设之花,伴随着绿色“一带一路”,走向世界。(记者王燕、赵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