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多地近期登革热病例高发,菲律宾、越南、老挝、泰国等国均出现较严重的疫情。为了应对登革热病毒的传播,东南亚各国纷纷加强对该疾病的调查、研究和防治工作,加强公共区域的清洁工作,减少蚊虫滋生带来的感染风险。
7月29日,新加坡卫生部和国家环境局发表联合声明说,今年以来新加坡已有9人死于登革热,截至7月20日,新加坡已发现8020例登革热病例,是去年同期的5倍;菲律宾卫生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菲全国有超过10.6万人确认感染登革热,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5%,造成至少450人死亡;越南卫生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截至7月29日,越南全国登革热病例已超过10.5万例,其中至少10人因感染登革热死亡;泰国已有2.87万人感染登革热,是过去5年同期平均感染人数的两倍,其中43人已确认死亡;马来西亚今年上半年登革热病例已累计超6.2万例,较去年同期增加92.4%,其中93人死亡。
登革热是一种主要通过伊蚊等蚊子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痛等,如进一步恶化,可能出现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大部分登革热患者都可以康复,少数患者可能由于并发症等原因丧生,特别是年长者。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指出,目前全球尚无登革热疫苗,也没有特效治疗方法。有分析指出,病毒类型多样化、人口流动频繁等原因导致今年东南亚登革热患者增多。东南亚各国自然条件相似,随着雨季到来气候更加湿热,伊蚊的繁殖速度变得更快,如果不进行更有效的防治,疫情可能会加重。
马来西亚近期已启动一项“释放注射沃尔巴克氏菌的伊蚊”计划,这种良性菌能够控制伊蚊繁殖能力和病毒传播能力。马来西亚卫生部曾于2017年在雪兰莪州试点这一计划,结果登革热病例降低了50%至80%。该国计划今年9月向更多州推广这一计划。此外,马来西亚卫生部门还正在考虑使用人工智能来帮助监测和预测登革热病例。
泰国公共卫生部近日与9个部门签署合作协议,联手防控疫情。在泰国各地,卫生防疫部门正在与医院、政府、学校共同进行“全国灭蚊运动”,发动卫生机构和志愿者对学校、寺院、社区等公共场所进行灭蚊,清查各处水源、定期灭蚊;菲律宾政府已在中部和南部数个地区发布了登革热疫情警报,告知当地民众要采取灭蚊、身着长袖衣服等自我保护措施,同时提醒民众如出现登革热相关症状要及早就医。(本报驻泰国记者 孙广勇)